中華基督教禮賢會自1847年在華創立,至今已逾一百六十九年歷史。
一五一七年,德國神學家馬丁.路德 (Martin Luther) 對當時教廷腐敗的作風和錯誤的教義公開表示反對,開始了教會復原運動,是為基督新教的開始。跟隨他的教會宗派被稱為信義宗(Lutheran)。 一七九九年,德國及北歐各國教會敬虔主義復興,信徒因著讀聖經而深感往普天下傳福音的重要。據說在德國西部萊茵河(Rhine)旁之萊茵省的烏柏圖 – 巴勉城(Wuppertal – Barmen)有不同的查經小組每一週一同祈禱查經,並閱讀由英國教會寄來之教會及宣教報導。盼望能在德國成立一向外佈道會(差會)。小組每次聚會皆有奉獻,並將奉獻寄交英國向外佈道會,因著這些信徒的影響,在附近城市亦有同樣的小組聚會,祈禱、查經、奉獻支持往外宣教工作,不久各地查經祈禱會聯繫成一團契,乃是「巴勉差會」之原始形成。
禮賢會由德國萊茵差會(前稱巴勉差會 Barmen Mission,現稱為 聯合差會 United Evangelical Mission Communication of Churches in three Continents) 傳入中國。萊茵差會在亞洲、非洲各地建立教會,分佈印尼、斯里蘭卡、菲律賓、南非、坦桑尼亞、扎依爾、盧旺達、迦密隆、博茨瓦納、納米比亞等國家,歷經百多年以來,各大教會多已自立。
中華基督教禮賢會創立,與信義宗第一位來華傳道的郭士立牧師 (Rev. Dr. Karl Friedrich A. Guslaff) 有關。郭牧師原籍德國,因受馬禮遜牧師的感召,故立志前往中國傳道。由於中國海禁未開,外國人絕不能進入中國內地宣教,為此郭牧師曾於一八三零年至一八三三年間,三次乘搭帆船遊歷中國沿海各省,並藉施醫贈藥分發小冊,傳講福音聖道。一八三四年馬禮遜牧師病逝,郭牧師繼任東印度公司翻譯員。因他精通華文,隨後歷任砵甸乍、般含諸港督之中文秘書。郭牧師雖任公務,仍不忘傳道,利用晚間招生,宣揚真道,於一八四四年設立福漢會 (Chinese Union,意即造福漢人),此組織訓練華人進入中國內地廣佈福音。禮賢會第一位信徒,亦是禮賢會第一位宣教師王元深公,便是在福漢會裏信道歸主的。
自中國五口開放後,西方教士便可以進入中國傳道,教會因聖工的擴展,益感宣教同工之需要,所以修函德國巴勉會(禮賢會)、巴色會(崇真會)、巴陵會(德國信義會)等「三巴」差會,請求遣派牧師來華相助傳道。是以在一八四六年巴勉會派柯士德牧師 (Rev. Heinrich Koster) 及葉納清牧師 (Rev. Ferdinand Genahr),巴色會派韓山明、黎力基牧師同船東來,至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九日抵達香港,隨郭牧師學習華語。柯士德、葉納清兩牧師後轉往廣東寶安、東莞、新會、江門一帶鄉間開荒傳道。其後建立二十多間堂會,並且同時興辦普濟醫院、痳瘋院、老人院、託兒所;又設立神道學校、聖經學校、西醫學校、師範學校、護士助產學校、中小學等,積極培訓人材。
藉慈惠、教育傳揚福音是禮賢會的傳統,因此禮賢會除在香港、九龍、新界廣傳福音建立教會,並開始差遣宣教士到海外,亦設辦福利工作,計有嬰兒園、幼兒中心、閱覽室、耆年中心、長者宿舍等十多間福利機構。教育事工也有中學、小學、特殊學校、幼稚園。這都是對耶穌基督的「大使命」的回應。